华人喜嗜成双美,
建筑庄重平衡美,
中式装饰协调美,
物件摆放对称美。
▲ 《焦点》胡学军 摄
盘扣
情有千千结
对称美,在中国历史上,
就是帝王之霸气。
中国许多古城的建筑,都有自己严格的中轴线。
在中轴线上,左右对称,城内街道东西、南北,呈棋盘格子状。
空间位置的这种对称性设计,是对大自然的有机模仿,在这种模仿中,人类得到感官的愉悦和情操的陶冶。
故宫沉静而庄严,
由远回望,
无一处不对称,
无一处不有序,
无一处不壮美。
▲ 《紫禁城》苏唐诗 摄
对称之美,
处处张显出大方,
庄重,凝重传统之美。
对称不限于左右,
而且在上下置位上,
犹如临水物体的倒影对称,
这是中式对称美,
自古贯穿承袭至今。
从古至今,中国人一直追求着
造物里的对称美,
在许许多多中国的文化国粹中,
我们似乎都能看到对称元素的摄入,
一对璧人、出双入对,
早期的配饰都是成对。
建筑、绘画、诗歌、瓷器、
楹联、图章、书法等也都讲究对称,
反映着中国人独有的阴阳平衡概念。
中国人骨子里内敛而朴素,
对称就是对极简最直接的追求,
不多不少、恰到好处,
人心对称了,生活就美了。
▲ 《徽州之春》胡江桥 摄
▲ 《江南水乡》许解平 摄
中国人对于建筑里的中轴线,
有着千年不变的恪守,
这正是源于骨子里,
对于对称美的钟爱。
中式的对称美,
呈现出中华民族的智慧,
广结同源,
浸润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史册,
演绎中华民族文化底蕴和厚重,
举世无双……
对称即是和谐,
是安稳,是平衡,
是简洁凝练,是经典时尚,
是视觉和心宇的融合。
古人不显山不露水,
只在精致的物件上下功夫,
大到飞檐走壁的砖雕艺术,
小到耳环珠钗的用料图案,
难得的,是雅致中文化的沉淀!
中式的对称美,
折射出国人公正,
平和,中庸的高贵品格。
中庸之道,相和相衡。
从人开始,就是完美的对称。
天人合一,合二为一。
中庸思想的历史沉淀,
淘洗着对称平衡的空间设计理念,
温柔敦厚的文化底蕴,
孕育了静美祥和的布局精髓。
相应的对称,
造就了绝对。
这是一种人为的公平,
是中国人的智慧,
也体现人格美。
主要是受中庸思想影响的设制而成,
不偏不倚,不左不右,端庄大气。
建筑中对称之美完美;
饰品中对称之美妩美;
服装上对称之美优美;
文字上对称之美精美。
眼里所看,生活之中,
处处精妙绝伦。
对称美,做事中正、
阴阳平衡、东西和谐。
不偏不倚、不多不少、
不倾不向……
实为中国美。
▲ 《灵动“拱”魂》王江莉 摄
对称,是方圆之中承载不同的个性,
植物也好,绘画也好,
园林山水也好,
展现着韵致天成的自然形态,
中正仁和,
而非刻意形成的错落有致,
枯寂清冷。
中国对称元素是傲然于世界的独特文明,
这些经典元素在新运用下呈现恢弘之美,
亭台,楼阁,廊坊,
完美地诠释着中国文化的历史沉淀,
对称之美,
美之灵,美之骨,
在“重复”中感受建筑和人文之美,
历久弥香。
四平八稳的对称,
总是让人很安心,
心安了,
便觉得一切都会顺利和安好。
对称那么美,
最美的对称,还是人。
图文来源 | 匠心之城 魏美人
图文排版 | 李萌
责任编辑 | 王绍佩 何越
审核签发 | 杨冉冉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